虽然姜芙觉得这个转机并不好,是一条血淋淋的人命。
二柱没救回来,另外几个小孩也都伤得很重。
送到安东医院之后,那里的医生给二柱做了腹部的缝合手术。
手术还算成功,但伤口感染引起并发症,偏偏二柱又对青霉素过敏。
这还是因为他们是战区医院,所以才有这种抗生素。
很多小地方压根只听过,没见过,大家都知道盘尼西林比黄金还珍贵。
院长说,盛阳那边的制药厂好像正在研发一种混旋结构的氯霉素,军区这边赶紧联系上了,却得知那药尚未进行药物实验,离生产还远着。
二柱走了。
消息传回来,爱国等一众小孩哭声震天。
就连从未见过二柱的姜芙也难受地在院子里坐了半天。
当天下午,她就见到了那位传说中的刘师长。
“托儿所的事,你再跟我说说。”
刘师长显然也听说了野猪害得孩子们一死多伤,所以他的面色格外沉重。
幸好姜芙从不打没把握的仗,虽然她听了连耀的转述,也觉得事情怕是不成了,但还是重新整理出了一份计划。
此刻,她就缓缓说了一遍。
不仅托儿所,姜芙还提出要在驻地建一所小学。
“身为军人的子女,更不应该放弃文化课的学习,因为未来的战争也绝不仅仅只是体力上的较量。”
她最后给出结论。
“说得好!”
刘师长忍不住拍了拍巴掌。
“只是咱们的条件摆在这里……”
他不得不考虑现实问题。
“正因为条件有限,所以更不能坐着干等。刘师长,主席曾经说过,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,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,就得学习。军人得学习,农民得学习,工人得学习,同样的,孩子们更得学习。”
姜芙心说,咱这条件一时半会儿也提高不上去,过几年更是因为大饥荒而饿死不少人。
等,靠,要,哪一个字都不行啊!
刘师长咬牙:“成!我来想办法!”
几天之后,一个大消息一阵风似的传到家属院。
驻地要开托儿所和小学!
姜芙正跟着李嫂子一起挑菜种,她打算在院子里种点菠菜和韭菜,这两样好活得很。
“真的?”
李嫂子高兴坏了:“谁家孩子都收?那我第一个送去!”
姜芙眯起眼睛:“嫂子,那你就没啥想法吗?”
李嫂子懵了:“我?我有啥想法?”
托儿所不是给看孩子的吗?
孩子娘也收?
姜芙把挑好的种子小心地用报纸包起来,放到旁边,又喊了一声自从她来了就躲进屋里的陶三娣。
“你叫我?”
陶三娣怏怏地走出来。
她算看透了,大伙儿都捧着姓姜的,她说啥就是啥,自己根本斗不过这个女妖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