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章 外戚壮大(2 / 2)

“且不说这宴席上的事情,前些日子不是要决定出兵去抵御匈奴吗?

我就想着让彻儿前往军中劳军,好积攒一下在军中的威望。

但我又怕他压不住军队,于是把周亚夫派了过去镇场子,想着让他帮彻儿一把。

彻儿在军中的话,是一点用也不管,军中无一人将他放在眼中;

但周亚夫一来到,军中便是一片哗然,士兵和将军对着周亚夫行大将军礼甚至还跪拜迎接,将彻儿的风头全抢了去。

军中不认朕这个皇帝,不认朕的太子,偏偏就认他这个将军,似这般骄狂跋扈将军,古往今来怕是再难找了。

不久后,军中就传来了“亚夫布衣入大营,军中一片哗然声”的说法,风头已然盖住了朕这个皇帝。

今日朕不杀掉他,明日他必然会骑到太子头上,彻儿已经展现出了明君的风范,未来未尝不能成为一代圣君,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着想,朕必须除掉他!”

刘启将话说的那么绝对,苏云实在难以为周亚夫辩解什么。

像周亚夫这样居功自傲的臣子,古往今来实在难找,他的下场注定是悲惨的。

别说碰上刘启这样刻薄寡恩的皇帝,就是碰到刘禅那种乐意放权的,怕是也容忍不了周亚夫这般狂傲。

苏云没有再劝他,而是从大局的角度出发,说了一番自己的心里话。

“昔日大汉建立时,外戚、宗室、功臣三方立于朝中,太祖高皇帝想办法将三方势力控制的趋于平衡,奠定了大汉如今60年的基调。

自七国之乱后,朝廷不断地打压宗室,使得他们的力量得到了大大削弱,现在他们只能听命于朝廷,再无任何反抗的实力。

三方本来趋于一个平衡,但如今宗室的力量被削弱,外戚的力量便相应地强大了起来,像窦太后、长公主、王皇后,她们都或多或少地掌握了朝政,未来都会是太子登基路上的绊脚石。

吕后的例子就在眼前,外戚干政的下场你也清楚,若非我们及时出手,辅佐你父皇入主大宝力挽狂澜,这天下姓刘还是姓吕尚未可知。

依如今的现状来看,想再扶持宗室已经不可能了,那就只能利用功臣了。

你要是现在把周亚夫踢下台,功臣们又没有一个能支棱起来的,那功臣就彻底没戏了,一旦外戚彻底做大,在朝中形成庞大势力、盘根错节,刘彻想要再收回权力,怕是难如登天啊!”

听完苏云的话,刘启陷入了深深沉思。

外戚干政且不说前面的吕后,就单说这窦太后,就让刘启感受到其中的危机感了。

若不是苏云及时提出以边关的事情相劝,郅都怕是已经死在了窦太后手中,这就是个很鲜明的例子。

自己这一朝,就无不可见窦太后干政的影子,要是到了儿子那一朝,窦漪房成了太皇太后,还不得直接明面插手政事啊!

而周亚夫确实和窦太后几人关系不和,利用周亚夫来制衡外戚,也确实有些作用。

苏云说的话确实很有道理,让刘启开始犹豫了。

“既然如此,那就先留他一命吧,我会想办法削弱他在军中的势力,外戚势力已经壮大,只能留着他日后用来对付外戚,也没别的办法了。”
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