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近80岁的唐世济颤颤巍巍的说道:
“陛下,这海禁一开,沿海大量百姓必然抛荒田地私自下海从商,致使农事荒废,必损国力,这些人且与洋番外夷相通,窥探我朝虚实……前朝红夷占据彭湖,入我香山,专人求市作乱,海外红夷狡诈好利,为患方深,有前朝之事为鉴……”
唐世济巴拉巴拉说了一堆,反正就是开海弊端重重,开海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。
开海会让沿海百姓不种田,不种田的百姓怎么能行,那都不是好人。
还有开海会让海盗和红夷(荷兰人)勾结,对朝廷不利,前朝就和这些红夷打了几仗,朝廷一点好处没捞到,红夷现在还占据着香山呢。
所以唐世济认为这海禁开不得,请求陛下禁海。
李乔也一副大义凛然,声泪俱下的说道:
“陛下,开设市舶司乃小利也,万不能为了些许小利,而致使沿海倭乱又起,民生遭创,届时派兵征伐,空耗我朝国力啊……”
如果按李乔的说法,表面上看,的确是很有道理。
万历二十年(1592年),明朝市舶司的总收入,竟然只有四万两,然而三大征之一抗倭援朝,打日本倭寇,却花了几百万两。
还有后面天启年间,朝廷派水师驱逐占据澎湖的荷兰人,虽然赢了,但是巨花钱。又和海盗打了不少仗,和郑芝龙打还输了,连总兵俞咨皋都弄没了。
这妥妥的赔本买卖啊,所以陛下,我李乔这个大忠臣也请求禁海。
“朕知道了,你们先退下去吧。”
“臣告退。”
见朱由崧松了口,唐世济和李乔两人也退了下去。
看着唐世济和李乔两人的背影,朱由崧深深的吸了口气,心中充满了杀机。
这两个正史上投降满清的积极分子,要是不自己跳出来,他都把他们忘了。
这些人反应好快啊,锦衣卫昨晚上才接到倭寇作乱,他们就立马进宫上奏反对开海,要求废除市舶司。
他现在倒要看看,这些人到底要玩什么花样。
这时田成匆匆来报,
“陛下,宫外围了许多国子监士子,说开海引来了倭乱,请求禁海废除市舶司。”
朱由崧怒了:“有多少人?”
“已经聚集了有数百人。”
“好哇,好很很!”朱由崧拍案而起,“这些读书人,如果让他们为朝廷效力,拖拖拉拉,为了这市舶司却是组织有力了是吧。”
嘿嘿,看来他们这是准备多方面出手,环环相扣,向自己这个皇帝施压来了啊。
是自己这个皇帝太温和了么,朱由崧捏紧了拳头,这明朝要干点实事,和和气气是不行的,非要见血才行。
“把陈明遇叫来。”
朱由崧刚刚准备找陈明遇,陈明遇却自己先来了。
“陛下,查探清楚了,浙江倭乱很严重,一帮倭盗近千人,自浙东上虞登陆,把明州慈溪、奉化、翁山县都祸乱了,向会稽去了。”
“陈明遇,你觉得这是真正的倭寇吗?”
陈明遇脸色疑重,“陛下,这事的确很蹊跷,得严查。”
见陈明遇还在沉思,朱由崧冷笑,
“如果朕没猜错,按惯例,这群倭盗必将攻城掠地,无人能敌,直逼京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