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0章什么游轮之行,再也不来了。
越到海边,浪花拍打海岸的声音越清晰。
叶绍瑶深吸一口气,风把海水的咸腥送到鼻腔,也携带着摊贩的吆喝。
“哎,看你这小姑娘真俊,”大姨支着摊子逢人就夸,“买顶毛线帽?”
“不了。”
叶绍瑶摇手,她和季林越还忙着去候船厅过安检。
目的地近在眼前,但这里人多,移动十分困难。
大姨可没听到拒绝:“海上风大,毛线帽最保暖。你们过了那道门,可就没地儿买了。”
又是一阵推销。
那,要不买一顶?
他们带回家的行李不多,也不知道岸北是什么天气,万一遇上刮大风,的确能抵阵子。
“您这毛线帽真厚实。”
“纯羊毛织的,高等货。”
“多少钱?”
“一百。”
扫码的手一顿。
用惯了美元,叶绍瑶对国内的物价有些模糊。
一百块钱,是一顶帽子正常的价格?
抱着去旅游景点哪有不踩坑的心理安慰,她让季林越先付钱,自己去大厅兑换纸质船票,收在票夹里。
走出候船厅,阳光重新普照。
离登船点还有些距离,他们要乘坐一段摆渡车。
撇开所有的阻挡物,游轮的全貌才呈现眼前。
“这艘船真有网传的那么大?”叶绍瑶用手比划,儿童绘本中的轮船也长这样。
真站在港口,她才能体会到庞大与渺小的差距。
一个臂展,还不如船身张贴的一个字宽。
“渤海轮渡。”
打开手机,这角度的摄像头根本拍不出游轮的大气,她开了广角,堪堪把这四个字扩进来。
“瑶瑶。”
季林越在远处招手,示意叶绍瑶去船头看看。
“这是它的名字?”她问。
她就说嘛,一个高端奢华的游轮,怎么会叫渤海轮渡。
季林越点头:“对,它叫‘梦想成真’号。”
好吉利的名字。
单反在一路发挥了大作用,旋开镜盖,叶绍瑶揽过他就是一顿自拍。
见者有份嘛,梦想成真。
当然更多时候,季林越是掌镜的工具人。
他知道如何调整参数和焦距,选择合适的模式和角度,让阳光在她的脸颊留下神来之笔。
“我像不像留洋回国的大小姐?”叶绍瑶走回他身前,扭扭捏捏端着姿态。
季林越笑着,把她眼中的清澈描述得一分不差:“像抢到航模展团购票的幸运观众。”
不可能。
她剜了一眼,深深的。
……
以为登船后就能吃吃喝喝,才上甲板,叶绍瑶开始后悔没做攻略。
船内十二米挑高的中心大厅是整个休闲区的枢纽,船体内四通八达,他们花了一刻钟迷路。
双人间在四楼,大概十多平,推门进去,一眼就能望到底。
窗外是一望无际的大海,还没开船,叶绍瑶似乎能感觉到船的颠簸。
飘窗开得着实有些低。
缩回头,她一阵后怕:“快把恐高症逼出来了。”
安顿下来,想给家里打电话炫耀这番经历,但信号框随时游离,让叶绍瑶躺在床上翻来覆去。
门外路过的游客也抱怨,船上人多,这里离信号基站又远,根本没有网。
这可是十个小时的航程,她怎么能在网络时代的真空中待十个小时。
“季林越,你的手机还有信号吗?”她支起身问。
季林越恹恹的,也还是依从她,把手机递过去。
好消息,有网络。
坏消息,信号在一格和两格之间随时波动。
好消息,工作人员告知船上有WIFI。
坏消息,工作人员也告知船上的WIFI需要花钱,还挺贵。
好消息,叶绍瑶找到前台,咬牙打算付点网费。
坏消息,等她做出决定的时候,轮船已经驶出港口很远,彻底进入无信号状态。
船很平稳,完全没有随波逐流的飘摇。
但叶绍瑶能感觉自己跌回了床,陷进软和的床垫里,开始百无聊赖。
半个小时就看腻了海景。
一样的深蓝,一样的波澜,连甲板上来回打闹的也是同一波小孩。
室内很安静,只有两道微弱的呼吸声。
她发现不对劲。
“你晕船?”
虽然季林越不是多活泼开朗的性格,和自己相处时也绝对不会沉闷。
但轮渡离岸已经有些时候了,他说的话还屈指可数。
面对询问,季林越只是换了个躺姿,皱紧的眉头替他解释一切。
“我记得咱们在东湖公园的时候,你都不……”
陈年往事了。
那只敞篷的、随时可能被大浪掀翻的小船,和这艘巨轮毫无可比性。
“船上甲醛味道很重,熏得头晕。”他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