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场了。小说
陆承启并不知道,自己说的话太超前了,这些大顺的精英们,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。唯一听懂的就是税劵是要用纸做,而不是用贵金属铸造。除此之外,他们都是听了个稀里糊涂。
陆承启见下面的文武百官都是一脸痴呆状,就知道自己说的话他们根本没理解,只好换了种说法道:咳咳,朕的意思是,要做到别人仿造不得,那就成了。
果然,说了人话后,那些大顺的精英们都明白了过来:原来如此
他们都不是技术人员,自然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样才算得上是别人仿造不得。事不关己,便是高高挂起。反正只要国库充盈,有余钱给他们发俸禄,这些文武百官才不管钱是怎么来的。
唯有徐崇光还在纠结开发江南一事:陛下,那江南一事
陆承启想都不想,直接说道:既然徐卿看得如此透彻,想必自有解决之道。朕以为,此事交由徐卿最为妥当
徐崇光明显没有反应过来:陛下,老臣是说江南如此之大,穷十年之力,也未必陛下适才说什么来着
朕是说,徐卿忝为内阁首辅,江南乃是关乎大顺千秋万代之事,朕就委任于你了。望徐卿不辞劳苦,督建江南,将其发展成第二个中原陆承启有些无奈,只好再说一遍,还带上了解释。
徐崇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还以为自己听差了:这老臣陛下,此事过于重大,老臣怕是担不起啊
陆承启板着脸说道:徐卿此话言重了,你身为内阁首辅,又是前户部尚书,此事你不做,谁来做再说了,能者多劳,徐卿要是不担起重任,朕也找不到第二个合适之人了。若是顾虑内阁,大可不必。内阁如何运转,徐卿比朕清楚。便是只有五人,亦是运转流畅。有朕旨意,且无后顾之忧,徐卿还顾虑什么
徐崇光哪里是在推辞,不过是以退为进罢了。他心中怕是早就了开了花,若真的将江南变成第二个中原,他的名字还愁不能名垂青史么再说了,只要他接手了这个政策,哪怕做不成,又有谁能撼动他的位置
老臣定当竭心尽力,为陛下分忧徐崇光显得极为挣扎,最后才不得不表态。
陆承启哈哈大笑道:徐卿乃朕之子房,朕如何舍得往死里用但凡是徐卿要的人,朕全都准了各地方州府,也要配合徐卿行事。争取在五年之内,将江南税入翻上一番。
老臣定不辱圣命